一、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digital-business-transformation)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和应用,来改变业务模型和商业模式,以产生新的数字业务模型,从而提供新的收入和价值创造机会的过程。 二、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是什么?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存储、分析、安全和应用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动力是数据;数字化转型的方法是通过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实现业务模型的创新;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加智慧的从事经营管理和决策活动。 三、数字化转型的五大要领 数字化转型的五个要领是:网络即连接,平台即生态,数据即资产,算法即创新以及块链即信任。 第一个要领:网络即连接 通信网络正在实现高带宽、广连接、低时延的连接。 移动通信网络正式进入5G时代,相比4G时代,不仅容量增加10倍以上,连接量级成百倍增长,而且时延确缩短60倍,降至1ms。 固定宽带网络也从窄带、宽带、超宽带、超百兆演变成第五代的千兆网络。 连接意味着什么? 连接意味着海量用户,通过高速的通信网络把全球的企业组织都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等都连接在一起,生产经营活动从线下8小时延长到线上24小时,为我们带来了海量用户。 连接意味着网络型组织不断增强竞争力,通过网络型组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构成实时互动的社交网络。 连接意味着信息对称,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都能够实现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自由流动。 连接意味着业务流程化,企业业务中的生产、供应、营销、消费和服务都能够全球无缝连接。 连接意味着机会平等,真正实现互联网上的去中心化和社会资源的共享。 连接意味着网络效应和流量经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的增长。 第二个要领:平台即生态 云计算成为算力、数据和算法的平台。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底层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网络,通过物联网把手机、智能设备、家电、传感器等连接在一起称为连接层,再通过通信网络将海量数据上传到云计算平台即平台层,通过云计算对海量数据分析处理最终产生更多的应用及新的商业模式。 在云计算平台之上,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形成。平台化衍生出了平台型企业和生态,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某种变化。如小米、淘宝、微信平台为整个经济社会提供了新的商业平台,也构成了各自的产业生态,例如,小米的智能硬件企业生态、淘宝的店家生态、腾讯的微商和自媒体生态。与这种生态相对应的是,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在转变为劳动者和平台的关系,更多个人通过平台,以米粉、自由职业者、店小二、自媒体人的身份从事业务,即所谓零工经济的涌现。 生态意味着什么? 生态意味着生态内的资源共享,生态内的企业都能够实现对平台企业资源如用户、数据、技术、品牌、资金等共享。意味着生态的自由职业者的更高自由度。 生态可能也意味着一些问题。一是生态集团间的竞争问题,如典型的“二选一”问题,之前国内两家知名电商平台为了获取更多客户,就要求入驻平台的商家二选一,受到监管部门的惩戒。二是中小企业针对生态的“选边站”问题。 第三要领,数据即资产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数据是对事实的记录和描述。信息是和物质、能量一样的物理实在,是宇宙中一切物质的普遍特性,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涵盖了人类或智能体对世界的各种认知。根据DIKW模型,数据经过预处理、清洗、格式化、正则化、过滤、分类等处理形成信息,信息通过聚类、分类以及模式识别等方法形成知识,知识在人类活动中长时间的适用和优化形成智慧,可见数据是这座“金字塔”的基底。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共同之处是数据、信息和知识都是对事实的表示或现象,都是在一个不同于物理空间的现象空间。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是事实的记录和描述,是形成信息的原材料;信息是世界的普遍属性,信息是和物质、能量一样的物理实在,是宇宙中一切物质的普遍特性,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涵盖了人类或智能体对世界的各种认知。因此,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是:数据是还原信息的原材料,信息是人类或智能体形成知识的基础。 在这个时代数据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要素,主要分为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技术、数据(包括信息和知识)等。 加尔布雷思说过:“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谁掌握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就掌握了权力,在收入分配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今天这个时代。可以明显看到,在整个数字基础设施所构建的数字化商业平台之上,最为重要的要素就是数据,而拥有数据的平台就会拥有更多的流量和用户,同时带来更加多的数据。所以,谁掌握了数据这个要素,谁就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和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数据要素流通和市场化配置是实现数据要素经济价值的关键。政府部门的数据流通包括数据开放和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是通过对各类数据的进行脱敏,形成三类不同的数据:无条件开放数据、有条件开放数据以及不予开放数据。政府将一些公共数据进行无条件开放,包含工商、重大项目、投融资等数据。对有条件开放的数据,政府则通过大数据运营公司结合社会数据进行开发利用。政府数据共享是部门间的共享,包括有条件、无条件和不予共享等类型,基本原则是“共享是常态,不共享是例外”。在市场上,数据流通的主要模式是数据交易,有很多数据交易模式,包括直接交易数据、数据交易所、资源互换、会员账户服务、数据云服务交易、API访问、基于数据保护技术的数据交易、利益相关方的数据平台+数据交易等多种形式。 数据在实现商品化和资产化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三个难点是:第一,数据如何确权问题;第二,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第三,数据流通和用途可记录的问题,即建立数据资产账本。只有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数据资产化。 数据资产化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数据劳动可以致富,人们可以通过数据的采集、清洗、加工以及分析处理就可以获得收益;其次,意味着更多人会致力于消除世界的不确定性,更加精准的进行业务和管理决策;第三,意味着数据资产可以入账,企业拥有的数据可以和土地、设备、资金等一样,计入资产负债表,可以利用数据直接变现,可以买卖和交易数据,可以进行数据资产的金融创新。 第四个要领:算法即创新 数据驱动的机器智能算法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已经经历了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阶段。在计算智能阶段,计算机仅可以记录和运算,拥有基础的计算机存储技术;在感知智能阶段,计算机不仅能听会说还能看会认,拥有机器学习算法技术;在认知智能阶段,计算机能理解会思考,拥有因果推理和知识图谱技术。 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从用数据发现相关关系到用数据发现因果关系,以数据驱动的机器智能算法逐步完善。 创新意味着什么? 创新意味着智能体的诞生,意味着算法也可以自由、高校、精准的进行创新,意味着人类脑力劳动的解放,通过智能算法的创新研发出的智能机器人能够在更多工作领域代替人工,使得工作效率更加高效。 第五个要领:块链即信任 在作者的专著《数字化信任:区块链的本质及应用》中提到,数字化信任是区块链的本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世界里引入了数字世界的社会参与、历史存证、签名转发、规则共识、互惠激励、契约合作等六个方面建立了数字化信任的结构。 信任意味着什么? 首先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基于数字化信任所产生的社会资本效应,就产生了数字货币,激活了数字资产,构建了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秩序。作为数字化社会信任体系,区块链为政务服务提供了可信共享的数据,为民生服务提供了普惠均等的信任平台,为财政资金和资产管理提供了公开透明的账本,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信任机制,为跨区域、跨领域合作提供了信任桥梁。 其次,信任能够使得社会交互活动和市场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区块链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数字化信任,推动数字化社会的多方参与、民主监督、规则共识、契约合作和联合治理,成为数字社会“共建、共治和共享”的技术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的“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将融为一体,社会治理成本将会大大降低,社会治理将更加透明、扁平和公正。 作者简介: 赵刚,博士,现任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赛智时代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CEO,饮鹿网创始人,赛智区块链(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任中国电子商会大数据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曾任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学者”、赛迪时代公司总裁、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在信息化领域耕耘19年,服务的国家部委、省市政府、大型企业客户超过100家。北京、贵阳、重庆、南宁、天津等市数字经济专家。《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北京大数据发展报告》《天津大数据应用场景计划》《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等顶层设计项目负责人。 著有专著《数据要素: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数字化信任:区块链的本质与应用》《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践指南》《IT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与服务》。 ▎本文系Innov100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https://www.innov100.com官方网站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ID:sagetimes)